消息面是什麼?

1.庫藏股實施
庫藏股的主要目的是轉讓股份給員工、股權轉換及維護公司信用及股東權益(護盤)但要注意護盤主要目的不是要炒高股價,只是讓「股價不要再下跌」而已,但不跌不代表一定會漲

2.持股轉讓

一般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和持股超過10%的大股東及上述相關人士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在轉讓股票時都要提出申請其申報日3天後的一個月內所以在有相關新聞出現時,就可能代表內部人士可能開始要有一些動作了🤫

分為5種方式 :

1.贈與、信託:贈與和信託這兩項都是需要繳交贈與稅的,而課稅的標準就是這兩項契約成立當日的收盤價,所以通常大股東在此時轉讓是為了節稅,代表股價也會在相對低點也透漏之後股價上漲的機會很高

2.盤後交易、洽特定人:通常這兩項對股價的趨勢較不一定,因為他並不會馬上對市場造成太大影響,有時候是為了節稅而轉讓有時候是為了吸引投資方入股投資

3.一般交易:通常一般交易為最有可能使股價下跌的轉讓方式,因為公司或大股東會在市場上賣出股票代表公司的營運出了狀況,所以事先用較高的價格賣出,不管賣出多寡,所以只要有在近期發現密集的一般交易發生,就需要特別注意。

3.私募

大部分是代表公司目前經營虧損,所以向特定人士辦理現金增資,其折價幅度較大,所以會犧牲到其他股東的權益且認購後的股分在3年內不能在集中市場交易,算是公司的一種保障。

原因 :

1.沒有方式可以得到錢,所以只好私自募款:因獲利表現差,股價低落,認購意願低,長期虧損,無法辦理現金增資,無法盈餘轉增資和公積轉增資,銀行也不願意周轉。

2.透過私募來圖利特定人士:因為私募跟現金增資一樣,都需要和市價有價差才能成功吸引資金進入,但是私募的價差會比較大,通常會到20%以上,所以有時候公司明明賺錢,但卻在辦理私募,認購人則是公司的大股東都給大股東自己爽…..😑

這些利用價差的私募股票,會稀釋掉原有股東的權益雖然有新股3年內不能賣出的規定,但是卻可以先炒高股價將舊有的股票賣掉,賺取價差來獲利。

4.增資

賣更多的股票給股東,來賺取更多的現金,所以會增加「資本額」

現金增資:意思是公司賣股票來換取現金,且是對不特定的公開大眾要錢,所以又稱「公募」

如果是對內部人士,如大股東或經理人來認購的話,那麼股價一定會受到壓抑,因為其定價為參考定價日前一段時間的市價平均價,這樣內部人才有機會用最低的價格來認購,等到之後利多股價上漲,內部人就可以獲利,反正就是因為知道之後會有利多,所以先在股價相對低點的時候先賣股票給股東,然後之後開始上漲後再賣出或留著獲利,所以有人願意也跟我講一下嗎🥺

盈餘轉增資:代表在分配盈餘給股東時,將過去累積下來的現金盈餘轉成股票發放(等同股票股利)目的是保留現金運用

5.減資

將股東持有的一部份股票換成現金,退還給股東,所以會減少「資本額」

現金減資:因公司長年獲利,持有的現金太多,但也找不到好的投資機會,營運也缺乏成長性時會將股本折成現金發還給股東,通常都是營運穩健的公司才會這麼做。

(當公司的盈餘越多,通常會發放股利,這樣代表把所賺的盈餘留在公司來應付未來成長所需,但若長久沒有發展投資機會,只會使資產報酬率降低而已,所以將股本換成錢還給股東,讓股東去自行運用)

減資後的參考價=除權前的收盤價-每股退還金額/換股率

虧損減資:公司長年虧損,只好將股票換成現金給股東,期望股本變少可以轉虧為盈通常這種長期虧損的公司都不建議投資者投資

(因虧損所以減資,可能是每一千股換發700股之類的,這樣換股率就是0.7)

減資後的參考價=除權前的收盤價/換股率

分割減資:通常為企業經營的一種方式,將自身的代工事業等等分割出去,成立不同的公司,分割完後可以使公司的股本大幅減少,一般來說,分割減薪對於股價後續的成果都不錯,投資人可以考慮參與。

6.併購(合併、收購)

併購:代表雙方公司認為合併可以製造更大的效益,並願意對等的共同運作

合併:當兩間或多間公司決定合併為一個公司時,就稱為合併,會讓股東採取股票交換的方式,從原有的股票換成另一間的股票,來做為失去原有股票的補償。

收購:當一間公司決定購買一家公司時,就稱為收購,收購公司會購買目標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權,可能為現金或股票又或是兩者結合來完成收購,

且通常分為兩種情況:

1.善意收購:代表雙方都同意收購條款

2.惡意收購:代表收購公司在未取得目標公司的同意情況下進行收購活動。

主要原因:目標公司有收購公司所需要的資源,或是收購公司不願自行開發的資源所以透過目標公司來開發。

7.可轉換債卷

意思是公司發行的這個債卷有個附加條款,就是當股價高於轉換價格時,就可以把債卷用約定的價格轉換成股票,如果再轉債到期日以前都沒有突破轉換價格那他就只是一般的普通債卷公司最後會退還金額,且在過程中還會支付利息給投資人,如果有突破轉換價格的話就可以將債卷轉換成股票可以轉換的股數=(可轉債卷金額/轉換價格)

優點 :

1.即使公司倒閉,因為是債卷,償還的優先權也是高於股票的股東。

2.可轉債卷不但有可以轉換成股票的性質,且在股價下跌時也完全不會傷害到其價值

3.股票上漲時能享有與股票相同的好處,但一般債卷不行

缺點 :

1.屬於大股東及經營階層在使用的工具,一般人沒有機會操作。

2.利息會比一般債卷低一些。

當股價突破可轉換價格後,會開始出現「融卷暴增」「現股賣壓」(在市場大量拋售股票,使股價迅速下跌)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可轉債卷持有人不一定要將債卷轉換成股票,只需要使用融卷放空同樣數量的股票來鎖住獲利,就能達到同樣效果,一旦股價下跌融卷就可以馬上獲利了結

如果是股價上漲太多,將債卷全部轉換成股票也不吃虧,一旦新的股票出現,公司的股本就會被稀釋使這些股票全部變成賣壓,導致公司股價的漲跌,通常在轉換價之上一點的,很容易成為此檔股票的近期最高點

如果到期時,股價沒到轉換價格,公司就要準備大筆資金來償還債務,所以部分吃緊的公司會在到期前炒高股價,或是使用「重設轉換價格」,使可轉債卷的轉換價格調低,但可以換到的股數就會增加,但這些多出的股票一樣會造成股本膨脹和新的賣壓

8.新聞判讀

通常各大報紙及雜誌常常會報導利多消息,但這些都是已經轉了很多次的消息,其實早已錯失第一波行情,而且說不定有些還是被買出來爆的🙄,所以還是要特別去查詢公司是否真的有這些事情,不然都只能當韭菜給人割😵。

一般來說,公司有大筆訂單時,只有內部高層會知道,此時股價已經悄悄推升,等到消息出現後早就已經上漲一波了,等到投資人看到好消息買進時,他們就開始賣出票出現利多但下跌的狀況

所以投資人在投資時,首先要先觀察股票的走勢,如果在先前已經漲一波了代表已經有人提前知道進場買進了,此時再進場的散戶便是變成內部人的提款機🏧應該先等內部人賣出股票,使籌碼相對安定再進場,但如果在之前股票沒有上漲,且消息可靠,可以大膽買進。

利多:股票上漲的訊息。

利空:股票下跌的訊息。

利多出盡:早已搖傳出有上漲的消息,且大部分人都知道了,但當消息被正式公開後反而是上漲一段時間後開始下跌😑,或是根本沒有上漲反而是下跌

利空出盡:早已搖傳出有下跌的消息,且大部分人都知道了,但當消息被正式公開後下跌一段時間後反而開始回彈😑,或是根本沒有下跌反而是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