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每天所需攝取的營養成分與礦物質

人體每天需要補充各式各樣不同的養分,來使身體變得更健康有活力,但是現代人偏好外食,常常沒有達到均衡飲食,久而久之身體就會慢慢跑出些問題,所以這邊整理了每天所需攝取的營養,這樣在吃東西的時候就能夠注意到有沒有達到每日標準囉!

蛋白質🥩

描述:

  • 蛋白質主要用作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修補身體組織。
  • 當攝取過多時,會造成骨質疏鬆、高血糖、容易脹氣、痛風、肥胖問題。
  • 當攝取不足時,會造成發展遲緩、免疫力下降、消化功能弱化、容易骨折、頭髮稀疏、皮膚發炎、水腫、容易肚子餓。

參考值:

  • 每公斤體重攝取約0.8公克的蛋白質,像50公斤就需要約40公克蛋白質。
  • 攝取量應為人體每天所需能量的10%15%

食物來源:

  • 蛋白奶粉、鮭魚、雞肉、雞蛋、藜麥、大豆、豆漿、豆腐等等。

碳水化合物🍚

描述:

  • 碳水化合物是日常飲食中能量的主要來源,也是提供能量來源的首選。
  • 如果停止攝取會更容易感到飢餓與疲憊、大腦運作會遲緩。
  • 他能夠幫助人體生長發育和修補身體組織、幫助記憶力與穩定情緒。
  • 碳水化合物主要可分為單醣、雙醣、多醣三類。

參考值:

  • 攝取量應為人體每天所需能量的45%65%(避免人工添加糖)。

食物來源:

單醣及雙醣︰

  • 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

多醣︰

  • 澱粉類、纖維。
  • 精緻多醣(不好的)如:白飯、麵包、麵食、蛋糕等等。
  • 非精緻多醣(好的)如:蔬菜、水果、豆類、馬鈴薯、全殼類等等。

脂肪🍔

描述:

  • 脂肪可以儲存大量熱量,防止人體在嚴寒的環境下損失能量,也保護體內器官免受震盪。
  • 脂肪是負責運送與吸收脂溶性維他命 (即維他命A、D、E 及 K)的媒介。
  • 脂肪可根據其化學結構分為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
  • 攝取過量脂肪會增加心臟病、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風險。

參考值:

  • 成人的攝取量應為人體每天所需能量的20%35%

食物來源:

  • 動物油脂、食用油、植物油、沙拉醬、煎炸食品。

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單位、多元)🥑

描述

  • 在室溫下的飽和脂肪呈固體狀態。
  • 攝取過量飽和脂肪會使血液更容易凝結,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心臟病;中風等風險。
  • 攝取不飽和脂肪可以減少壞膽固醇,並降低心臟病風險。

參考值

  • 攝取量應不超過人體每天所需能量的10%

食物來源

  • 豬油、牛油∕黃油、動物脂肪;氫化植物油、魚油、堅果類。

反式脂肪🍪

描述:

  • 反式脂肪又稱為“反式脂肪酸”
  • 當呈液體狀態的油經過“氫化”過程轉化為固體時,便會形成反式脂肪。
  • 攝取過量反式脂肪會使壞膽固醇上升,並降低好膽固醇

參考值:

  • 攝取量應不超過人體每天所需能量的1%

食物來源:

  • 起酥油、酥皮。

膳食纖維🥬

描述:

  • 一般分為可溶性纖維和不可溶性纖維兩大類。
  • 攝取水溶性纖維吸收水分膨脹後可以增加飽足感,並幫助降低壞膽固醇、避免血糖過高、促進腸內益生菌生長和幫助排便。
  • 攝取非水溶性纖維也能增加飽足感,還能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

參考值:

  • 每天的攝取量應不少於25克

食物來源:

  • 水果、全殼類、豆類、秋葵;葉菜類、全殼類、根莖類、豆類、木耳。

糖🍰

描述:

  • 糖是簡單碳水化合物,但嚴格來說,是指單糖和雙糖。
  • 糖屬於身體能量和心情愉悅的來源之一。
  • 即使糖類有許多種類,但他們的營養成分都差不多,重要的是攝取量的多寡
  • 當糖被身體吸收後,血糖會開始上升,此時身體為了控制血糖就會釋放胰島素,胰島素會將糖從血液中吸收並為身體提供能量,或是儲存為脂肪。
  • 攝取過量會造成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及影響記憶力。

參考值”

  • 糖的攝取應不超過人體每天所需能量的10%

食物來源:

  • 蔗糖、冰糖、砂糖、黑糖、果糖、蜜糖。

膽固醇🥓

描述:

  • 膽固醇是製造維他命D、膽汁和一些荷爾蒙的成分之一。
  • 有分為壞膽固醇和好膽固醇。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膽固醇),可以幫助動脈血管把膽固醇帶回肝臟,再經由膽汁排出體外。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膽固醇),會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往血管堆積,使得動脈管壁變窄,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
  • 運動和攝取膳食纖維都能有效控制膽固醇。

參考值:

  • 每天攝取量以300毫克為限。

食物來源:

  • 蛋黃、動物內臟、軟體動物、魷魚、豬油、動物脂肪。

鐵🍅

描述:

  • 在輸送和儲存氧氣的新陳代謝功能中,鐵是不可或缺的。
  • 避免與咖啡、茶、鈣同時補充,他們會妨礙鐵的吸收。
  • 可以搭配維生素C一起使用,能夠大幅增加鐵質吸收率。
  • 缺乏鐵質,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注意力下降、頭暈、掉髮、抵抗力下降等等症狀。

參考值:

  • 成年女性: 每天的攝取量應不少於25毫克
  • 成年男性每天的攝取量應不少於10毫克

食物來源:

  • 紅毛苔、紫菜、菠菜、動物肝臟、動物血、紅肉、海鮮類、豆類、黑巧克力。

鈣🥛

描述:

  • 鈣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之一,具有鞏固骨骼的功能。
  • 在神經傳送、肌肉收縮和血液凝結方面,鈣亦扮演重要的角色。
  • 吸菸、飲酒、咖啡因都會妨礙鈣的吸收。

參考值:

  • 成人每天的攝取量應不少於1000毫克
  • 但小腸每次最多只能吸收500毫克,所以建議每天分次補充比較有效。

食物來源:

  • 奶類產品、綠葉蔬菜、花椰菜、可連骨吃的魚、大豆、豆腐。

鎂🍫

描述:

  • 鎂無法透過人體自行產生,也是不可或缺的礦物質之一。
  • 它可以幫助骨骼健康發育、身體代謝、神經與肌肉和心臟功能正常運作、改善疲勞、減少焦慮感、身體容易放鬆好睡眠。
  • 可以搭配鈣一起使用,來增加吸收率。

參考值:

  • 成年女性: 每天的攝取量320毫克;成年男性每天的攝取量380毫克

食物來源:

  • 牛蒡、紫菜、黑巧克力、黑芝麻、綠色蔬菜、堅果、豆類、燕麥。

鉀🍌

描述:

  • 鉀也屬於重要的礦物質之一,主要負責保持人體內的電解質平衡和細胞功能正常。
  • 攝取足夠的鉀可降低血壓、預防中風和腎結石等風險。
  • 缺乏鉀容易造成身體疲倦、心律不整、消化不順、反應遲鈍、心情焦慮煩躁。

參考值:

  • 每天攝取約3.5克4.7克

食物來源:

  • 甜菜、山藥、酪梨、馬鈴薯、香蕉、芋頭、地瓜葉、菠菜。

鈉🍶

描述:

  • 鈉是人體內的主要電解質,幫助營養吸收和維持身體酸鹼平衡,使神經與肌肉功能正常運作。
  • 攝取過量的鈉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
  • 攝取不足時,會容易疲勞、虛弱現象。

參考值:

  • 每天不要攝取超2000毫克(即5克鹽)。

食物來源:

  • 鹽、加工處理食物、麵包。

鋅🍤

描述:

  • 鋅是有助生長、發展和睪丸發育成熟的必需元素。
  • 鋅對於神經功能、傷口癒合、皮膚健康和維持人體的免疫系統十分重要。
  • 如果攝取過量(50毫克)會導致腸胃不適、起紅疹;若超量(2克)則可能會造成鋅中毒,出現嗜睡、噁心脫水等情況。
  • 當缺乏鋅時,會產生食慾不佳、情緒低落、免疫下降、掉髮、失去味覺和嗅覺等情況。

參考值:

  • 成年女性: 每天的攝取量12毫克和不超過35毫克
  • 成年男性: 每天的攝取量15毫克和不超過45毫克

食物來源:

  • 動物內臟、瘦紅肉、帶殼海鮮類、全穀物、豆類。

碘🍢

描述:

  • 碘是製造甲狀腺激素的必需營養素,對維持正常的甲狀腺功能和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十分重要。
  • 當碘攝取不足時,可能導致健康不良影響,包括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 孕婦更需要補充足夠的碘,可以幫助胎兒腦部發育。

參考值:

  • 成人每天的攝取量應不少於140微克和不超過1000微克

食物來源:

  • 海帶、藻類、海產類、牛奶、雞蛋、碘鹽。

在〈人體每天所需攝取的營養成分與礦物質〉中有 1 則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