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碼面是什麼?

1.內部人持股

身分(也有可能一人擔任多職😳) :

1.董事:在股東大會中被任命負責帶領和指導公司事務的人。

2.監察人:負責監督董事、經理等管理人員,是否有違反法律或公司規定。

3.經理人:公司高層主管,包含總經理、副經理、協理、部門主管等等。

4.持有公司股分超過百分之10的大股東。

(以及上述身分的配偶、子女及利用他人名義持有人)

公開資訊觀測站:基本資料👉董監大股東持股👉董監持股明細(可以得之內部人持股狀況)

在每月5日前,內部人應將股分持有變動情形向公司上報然後公司在每月15日以前在統一在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告,但部分公司會在月初時就提前更新內部人持股變化,導致無法再公司上傳公告前判斷內部人的股票狀況,所以可以透過集保所網站查詢。(此方法只適用於低股本,低大戶股票使用,較大股本幾百戶數那種的無法判斷是否為內部人操作)

TDCC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透過集保所得之前張以上大戶人數,在確認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大戶持股比上升代表內部持有人某人在進行加碼動作,可再透過分點觀察張數是否跟大戶增加數差不多,在近一步進行確認。

(集保所👉集保戶股權分散表查詢👉輸入最接近時間、股票代號👉觀察戶數和張數👉再去輸入其他日期👉交叉相減比對後就能得知戶數、張數增減狀況)

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輸入股票代號/名稱👉點選董監持股)

透過觀察全體董監持股的數量,可以判斷公司未來的營運狀況,如果買進數量逐漸少於賣出數量,或連續個月大量賣出,和單月一次性大量賣出…等等,就是需要特別留意的未來營收可能會面臨衰退警示(所以董監才會大量賣出)

2.三大法人

1.外資:簡稱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指的是外國機構投資者的資金,藉由證券經紀商在台灣的證券所間接買賣投資。

(外資不論成交量和佔台股權重市值是三大法人中最高者)

假外資:公司內部高層或大股東可能為了讓股價上升跑去國外免稅地區成立新公司,再以境外公司的名義大量買進炒作股票

一般外資會偏好高權值股(價格高、發行張數多、大型企業)優良股(基本面好),一旦外資出手通常都是連續買或是連續賣,且因資本龐大,買入的成交價會北一般投資人高,賣出的成交價也會比一般投資人低,所以可以跟隨外資的動作行動。

2.投信: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所謂的基金公司,主要是向投資大眾發行基金、募集資金、銷售資金,還有透過專業經理人進行投資買賣(管理基金),而透過募集取得的資金稱為『共同基金』簡單講就是拿別人的錢來操作,然後再向投資人收取的手續費跟管理費來賺錢😀。

主動基金:投資組合比例由專業經紀人來決定

被動基金:跟隨著指數來調整投資組合比例。

投顧:投資顧問,屬於顧問公司,一樣可以發行基金、募集資金、銷售資金,但跟投信差異在於不負責操作管理,反正就是股票界的名嘴意思😂,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3.自營商:證券自營商,是經過政府認可的證券公司,在股票買賣交易時,自營商的投資部門,會讓金融交易員運用公司的自有資金進行有價證券投資,而不是代理他人買賣的公司或投資人。

自營商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務,就是發行證卷跟投資人、散戶交易,如果投資人賺錢自營商就會賠錢,反之投資人賠錢自營商就會賺錢

證卷舉例:投資人看好一張20元的股票,但怕之後會漲價,所以先預付10元的錢給自營商,如果之後漲到25元,投資人一樣只需付餘額10元給自營商就能換到股票,所以自營商賠錢,如果今天跌到5元,那投資人可以不履行證卷交易,只是會虧損10元,所以自營商就賺10元

(自營商、經紀商、承銷商都是證卷商底下的部門)

經紀商:與自營商不同,只是單純利用電話語音和網路,幫投資人下單買股票。

承銷商:也與自營商不同,主要是協助公司上市櫃,接收公司委託來發行公司股票。

法說會:法人說明會;

意思是因為股東有些疑惑靠財報是無法解釋清楚,所以會透過法說會來解釋,主要對象為大股東等級一般散戶無法進入,通常1年至少要開一次,內容主要牽扯到『基本面』未來趨勢對手產品比較危機應對、資金運用…等等。

3.董監持股

董監持股比例對於判斷公司是否會用心經營很重要,如果今天持股比例達30%以上代表股東對自家公司很有信心,但若比重連10%都不到可能代表公司營運狀況不佳,但對於經營較久的公司,部分董監事可能會利用境外投資公司方式持有,所以也可以將外資持股納入考量

群益金融網👉點擊左方個股區(右邊個股代碼搜索)👉左邊個股區(籌法分析)👉董監持股

公開資訊觀測站👉左方常用報表👉董監事持股餘額明細資料👉輸入要搜索的公司

4.前十大股東

透過集保所(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集保戶股權分散表可以得知大戶數量,再透過翻閱公司的股東年會報可以知道股東會過戶日當天的前10大股東名單,知道是外資、內資或是內部人後,我們可以在透過判斷內部人的股數與股權分散表的增減張數可以得知內部人是在加碼還是在減碼(內部人較知道公司狀況)

5.融資融卷

(融資就是借錢買股票,融卷就是借股票賣股票)

當股票暴漲時,可以先透過融卷方式賣出(看空的意思,判斷之後會跌,所以先賣出股票,等到市場下跌後再買進平倉)股票,從而促使股價下跌

當股票價值低估(低於水平)時,可以透過融資買進股票,從而促使股票上漲

融資:預期會漲,但因為手上資金不足,所以先借錢買股票,等之後上漲再賣出還清借款並賺取價差

融資斷頭:原本預期會漲,但是反而下跌一定程度(低於融資維持率)或是跌破自備本,所以卷商就會強迫追繳或賣掉

融資優點:如果可以準確判斷上漲,可以用較少的成本獲得較大的收益。

融資缺點:如果沒有達到上漲預期,就需要補足差額,或是認賠斷頭

融卷:預期會跌,但因為手上沒有這張股票,所以先跟卷商借卷當下立刻賣出賺取金額等低價時再買回還給卷商平倉

融卷斷頭:原本預期會跌,但反而是漲,當到達一定程度(低於於融卷維持率)卷商就會要求你融卷補回(買一張高於原本買的股票繳回,造成虧損)

融卷優點:如果可以準確判斷下跌,這是一個獲利不錯的方式。

融卷缺點:要注意在高點時被強制回補還有成交量交易量小的股票可能會沒有卷可以借,因為通常卷商的卷源,都常都是其他投資人融資時的抵押品,或是卷商自營交易的股票,所以如果沒有其他投資人融資買進這個股票的話,卷商會沒有股票可以借。

(所以會有許多投資人會同時開立許多證卷戶,當有可交易機會時同時下單,搶取卷商的證卷餘額🤔)

融資維持率 = 股票現值 / 融資金額 (新制130%)

融卷維持率 = 融卷保證金+股票現值 / 新股票現值 (新制130%)

軋空行情:當今天股票漲很高,融卷的等於是開始賠錢,所以會希望趕快補回股票給卷商,但是融卷補回就是買股票的意思所以反而讓股價推高越補越虧最後以斷頭收場

除權息強制補回:當在除權息和股東會前,會要求融卷的先補回給卷商但大戶會利用這點每天將股價炒到漲停,使部分人不知道該怎們停損,直到最後強制補回時買下高點股票虧損慘重

交易方法:

現買:也稱現股買入,是最普通的現金買股票,付100%股款。
資買:融資買股票,投資人付40%或50%股款。
券買:之前借券賣出的股票,買回來還。

現賣:也稱現股賣出,賣掉原本現買的部位。
資賣:賣出之前融資買進的股票 (手上有現股)
券賣:借券賣出股票(手上沒有現股),這就是所謂的放空

(買)當沖作多買進(覺得股票會漲)當天之內融資買進(資買),當天之內融券賣出(券賣)

(賣)當沖作空賣出(覺得股票會跌)當天之內先融券賣出(券賣),當天之內融資買進(資買)

(買)作多隔日回補(覺得股票會漲)融資買進後(資買),若覺得股票會漲,隔日找高點賣出(資賣)

(賣)作空隔日回補(覺得股票會跌)融券賣出後(券賣),若覺得股票會跌,隔日找低點買進(券買)

6.主力成本

主力買賣超:將近期買超賣超前15名卷商相減,來得知主力的看法,可以知道主力在這股票是偏多還是偏少

主力:能夠影響股票市場的一群人。

籌碼集中度:一檔個股前15大買超賣超相減除以成交量等百分比,數字越大越集中代表有少數人在收集籌碼,有利於未來股票發展。

買賣家數差:當今天買超小於賣超,則數值會變成負,代表股票由多數人移往少數人手上籌碼相對集中

大戶持股比:大戶代表持有股票1000張以上,當大戶越多代表籌碼越集中

當籌碼越集中,股票也會相對上漲,代表越多大戶購買這張股票🥰。

當今天大戶持有比下滑時且外資賣超時,代表這接外資賣壓是屬於「有效賣壓」會造成股價下跌

有時大戶持有比會突然急遽上,但成交量明明沒有明顯擴大,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公司發行GDR集保中心會將整個GDR當成一戶,但背後可能為數百數千人,所以才會造成大戶持股比率嚴重失真。(因為其實買的人越多比例會被分散,但GDR內所有人被視為一個人,所以會造成比率嚴重飆高的情況)

GDR (全球存託憑證) : 海外存託憑證(Global depository receipt,GDR),國內上市櫃公司將公司股票交付國外存託機構並由該機構發行股票憑證,以當地幣值計價,持有該憑證就好比持有該公司的股票,而公司發行存託憑證時,須將同等數量的本國公司股票寄放於國外存託機構或本國保管機構之後才能發行同等數量的存託憑證

分點卷商:了解這檔股票哪個卷商買賣最多,數量多少,地點在哪,是外資或是官股還是本土卷商,可以知道是誰在收集籌碼還有誰在放籌碼,及背後誰在控制。

主力囤貨:一般主力大戶不會想拉抬股價,因為當股價上漲也就等於成本變高了!,所以為了不連續成交在外盤,使股價瘋狂上漲,但也不連續成交內盤使股價下跌,導致市場的連鎖停損效應,公司最有可能就是採取被動的做法,直接將委託單掛在最靠近成交價的委買單等成交等待有人願意賣股票;另一個不採取主動的原因還有一個,會創造多餘的「成交量」,因為這很有可能會「驚動市場投資人」當注意到的人愈多就愈難控制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