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每次有颱風出現的話經過的地方都容易傳出洪水氾濫或是民間建築倒塌等等各式各樣的災情,但你有想過颱風到底是怎樣出現的嗎?不可能憑空出現或是某個國家的氣象武器的對吧。
其實颱風形成的原因可以用很簡單的一段話來簡單解釋,就是當空氣的溫度越高,水氣沸騰蒸發讓他的存水能力不斷增強,當累積了一大堆水在天上後就會發生暴雨,而颱風就是因為不斷重複相同的步驟再搭配地球自轉就形成了!!
但當然上面講的那些只是非常簡短的帶過而已,只能用來騙騙沒有去研究的小屁孩裝逼而已,實際颱風出現的過程還是要花點心思去了解才能知道真正的原因,
以下就用4個步驟來告訴大家,記得要看完喔,這樣以後誰在告訴你溫高水多出颱風就可以好好幫他上一課了!
1. 熱帶積雲簇ㄘㄨˋ(積雨雲)
太陽照射在熱帶海洋上時,當氣溫高達氏26度或以上海水就會開始蒸發成水蒸氣,這種溫度高、濕氣重的空氣環境中,會因為高溫而膨脹導致密度下降,質量變輕,所以很容易上升產生對流然後在空中凝結產成積雨雲。
而那些成群的積雨雲經過一段間還是一樣沒有散去就會被稱為熱帶積雲簇。
2. 熱帶性低氣壓
且因為空氣受熱後持續膨脹,密度減少而氣壓下降,形成了低壓中心,低壓中心的氣壓比外面的低,所以周圍的空氣都會快速的流向中心形成一個對流系統,隨著整體對流越來越強時,就會變成熱帶性低氣壓,也就是颱風形成必要的步驟之一。
3. 熱帶氣旋
然後因為地球自轉的關係,讓對流會以旋轉的方式轉動,形成了所謂的「熱帶氣旋」,氣旋在北半球因地球自轉會造成移動方向往右邊偏,所以會以逆時針方向流動,而南半球剛好是顛倒,以順時針的方向流動,這就是為什麼南北半球的颱風轉向會不一樣的原因。
颱風的強度是以中心附近的平均最大風速為標準,劃分成三級:
每秒風速在17.2公尺到32.6公尺之間的,叫做「輕度颱風」;
每秒風速在32.7公尺到50.9公尺的,叫做「中度颱風」;
每秒風速在51公尺以上的,就叫做「強烈颱風」。
在颱風的中心位置被稱作「風眼」,因為氣旋產生的離心力把中心空氣扯走,所以反而風眼裡的風力最弱。
只要一個熱帶性氣壓轉變成輕度颱風時,只要沒有不利的因素,依靠以下三個力就有機會變成中度颱風、甚至強烈颱風。
颱風需要大量的水氣來維持結構,因為熱帶海洋和低緯度區的溫度比較高,所以大多都在那邊形成,台灣處在的西北太平洋剛好就是這種環境,而東南太平洋和南大西洋則因為海水溫度太低、海洋區域太小及上下氣流差太大,因此少有颱風形成。
以上就是颱風形成的原理,別看他一個小小的氣象現象,其實包含很許多知識,知道這些以後就可以知了解為什麼台灣容易會有颱風了!! (๑´•.̫ • `๑)